• 手机版
    手机扫一扫访问 云上龙口手机版
  • 关注官方公众号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 云上龙口公众号
  • 客服电话

    在线时间:8:00-16:00

    客服电话

    电子邮件

  • APP下载

    云上龙口官方APP

    扫描下载获取本地最新新闻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扫描二维码

    关注云上龙口微信公众号

铁鹰说事|梨花风起正清明


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花朵,是时光的碑刻,它们承载着稻香谷黄,引导着蛙鸣蝉唱,演示着花开叶落,沉淀着蜜甜酒香。佳节清明桃李笑。在二十四节气中,清明很特别,它既是充满诗意的民族节气,又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。

 正好清明连谷雨,一杯香茗坐其间。昨天坐在家中,享受酽茶的馨香时,窗外隐约传来的零星爆竹声提醒我,此时正有大批机关干部、农村两委成员、森林防火队员,坚守在各个防火点。他们放弃休息日,天不亮上岗,夜幕落还在执勤。

就在前两天,上班的路上,我碰到七甲镇机关的老葛。见他手提的方便袋中装着棉大衣,我就问:天都暖和了,还拿大衣干啥?他答道:马上到清明了,要防火,夜里山上冷。我想,像老葛一样的机关工作人员,如此尽责,应该别无所求,只为护一片绿色,保一座青山,让更多人能够在草长莺飞二月天里,尽情地享受天朗气清、春暖花开。

清明即气清景明之谓,《岁时百问》中说,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可尽管严防死守,尽管政府为森林防火投入了巨大的人力、物力,总有人不听劝阻,置防火禁令于不顾,或明知故犯,或心存侥幸,在禁火区使用明火,造成重大隐患,甚至让清明时节气不清景不明。

南山北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。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。传统的祭祀活动,使得清明成为每年山火发生率最高的时节,而龙口人至今传承的新旧百寒清习俗,又人为地拉长了危险期,增大了森林防火的难度系数。

清明期间扫墓、上坟、祭奠,表达对先人的纪念和哀思,这个无可厚非,也值得提倡。可作为现代人,应该摒弃陋习,不管其是新是旧,既向乞新火作别,也绝不与孔明灯有染。


我这么说,不是要大家无花无酒过清明,更不是要各位兴味萧然似野僧,而是说过清明的方式,应该文明、环保、健康、安全。比如,用献花代替烧冥纸,用清扫墓碑代替焚香,用植绿代替放爆竹,等等。思亲莫使烟火扰,这是文明的忠告,这是安全的劝谏,这是时代的呼唤。

古人拜扫圹茔,届期素服诣墓,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。或许有人会说,烧冥品、放爆竹、燃香烛,是老祖宗传下来的,如果改掉,祭奠的气氛就淡了。这种担心是多余的,事死者,如事生,祭祀在心,不在形式。

其实,祭祀的传统本来就一直在变化之中,甚至现在的清明扫墓,在极重视祭祀的上古时,也是根本不曾有的。据考证,古者无墓祭,迄秦汉始见其仪,这就是说,秦汉之前没有到墓前祭扫的做法。只是到了唐开元时,唐玄宗明令天下寒食上墓,从此,上坟祭扫的时间才被确定在寒食节。于是人们每逢寒食,则北向长号,以首顿地。

到宋代,扫墓上坟之风更甚,由于寒食与清明相近,祭祀时间逐渐由寒食改为清明了。宋代孟元老的《东京梦花录》记载:清明日,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,都人倾城出郊,四时如市。清代刘桐等人撰写的《帝京景物略》中,记载了当时人们清明扫墓的情景:三月清明日,男女扫墓,担提尊搕,轿马后挂楮锭,粲粲然满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锭次,以纸钱置坟头。望中无纸钱,则孤坟也。器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


对照这一记载,再看看如今人们的上坟方式,变化不是很大吗?既然祭祀方式千百年来一直在变化着,为什么我们不能自觉地与时俱进,为其注入更加文明、更加现代的成分呢?

一点星星火,可毁万亩林。森林火灾突发性强、危害性大、处置困难。清明祭扫,时刻绷紧防火弦,文明上坟,让万株杨柳属流莺,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。
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清明时节,无论是上坟扫墓,寄托哀思,还是出游赏春,忘情山水,每一个人都应行为有节,举止有度。